儿童衬衣多属C看好吊牌再出手
时间:2017-11-08 14:11:46 发布:admin
新标准将儿童服装分A、B、C三类
A婴幼儿纺织产品
B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
C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
过新年穿新衣是中国人的习俗,尤其是孩子,过年了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上一套新衣服。可是,哪些服装可以直接接触皮肤?哪些服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?一些家长在选购童装时,对于服装具体的分类并不清楚,往往只关注其样式和价格。
昨日,小丫在走访市场时发现,一些标称韩国童装的店铺所销售的童装,吊牌全部为韩文,无任何中文标示,这让消费者在选购时直发蒙。
衬衫属C类少有人知
“小孩的衬衣衬裤不就是贴身穿的吗?怎么还不一定了呢?”走访中小丫发现,一些家长在选购童装时,只是从名称上来区分。衬衣衬裤贴身穿,其次是毛衣毛裤,最后是棉衣棉裤。其实不然,如果不是可直接接触皮肤的衬衣衬裤对孩子的皮肤是有刺激的,然而,对于这一很多家长不知道。
“给孩子买衣服你注意过标签上的字母吗?”面对小丫的询问,多数家长显得并不知情,很多人都不知道意味着什么。虽然有些家长表示注意过标签上的字母,但对于字母究竟代表什么并不清楚。大部分家长表示,购买儿童服装更多的是关注样式和价格,材质只要是纯棉的,摸起来软绵绵的则会选购。
“我给孩子买衣服,判断质量都是凭手感,有时往脸上蹭蹭感觉一下舒适度,并没有注意过吊牌。”正在商场里购买童装的张女士说,“我也没注意,顶多有时候看一下面料是什么成分的,安全技术等级这个真没注意过。”另一位妈妈陈女士说,有时候考虑到美观,往往在给孩子穿衬衫的时候里面只穿个背心,没考虑到大多数衬衫属于C类,不适合直接接触皮肤。“现在想想都后怕,如果真给孩子穿出毛病了,那可怎么办啊!以后真得注意了。”
吊牌全是洋文全都看不懂
据了解,从2012年8月1日起,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18401-2010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开始施行,新标准将儿童服装产品分为A、B和C类,特别指明这三类分别为婴幼儿纺织产品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。不同类别的儿童服装,在甲醛含量、PH值、色牢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,其中A类产品的所有安全技术指标均严于B类和C类。
然而,虽然新规已经执行了两年多,但一些商家销售的服装并非完全符合标准。小丫在我市某大型商场的儿童服装区发现,临近春节,许多童装如大人服装一样,春款已陆续上市,在销售幼童区的柜台,小丫发现,这些婴幼儿服装的吊牌上都标注了“A类婴幼儿服装”,3岁以上儿童的服装大多都标注为B类。然而,不合格的婴幼儿服装仍然存在。
在其中一家品牌儿童服装店内,小丫发现一款儿童外套,推荐年龄为2至3岁的孩子穿,可在其标签上,并没有看到标注有“婴幼儿服装”的字样,甚至在安全技术类别一栏里,明确标注为“C类”。
同时,在黑水路附近的童装销售区内,小丫发现,这里的婴幼儿服装鱼龙混杂,一些婴幼儿的夹棉衬衣衬裤等并没有吊牌。当记者问及这些夹棉的衬衣衬裤是否可以贴身穿时,店主并没有正面的回答,只是说“15元一件的夹棉衬衣上哪买去”。随后,小丫又走了几家摊位,发现不少摊位内正在售卖的童装均没有标注安全类别,这种情况尤以打着外贸旗号的商品较为明显。
在其中一家童装摊位前,小丫随手翻看放在柜台上的儿童衬衫,然而,小丫却发现,在5件衬衫中,只有一件标注了类别为C类,其余4件衬衫均没有此项标注。其中一款衬衫的吊牌上全部是韩文,正在挑选衬衫的张女士直发蒙,“这衬衫材质到底是啥?棉?莱卡?吊牌也看不懂啊!”
学会看吊牌买童装不发蒙
据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轻工科工程师介绍,通俗地说,新标准要求婴幼儿服装必须达到A类标准,贴身穿的衣物必须达到B类标准,而C类产品可以穿着,但不接触皮肤。相对于2003年版的旧标准,新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,对婴幼儿纺织品所覆盖的年龄段的范围扩大了,由0至24个月的婴幼儿,扩大为3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,并附注“一般适用于身高100厘米及以下婴幼儿使用的产品可作为婴幼儿纺织产品。”按照这一标准,在安全技术类别上,3岁以内的儿童服装必须达到A类标准,并且要在吊牌上标注“婴幼儿用品、GB18401-2010、A类”等字样。
“例如一款儿童针织衫,商家定位为2-4岁年龄段穿着,吊牌标注执行标准是GB18401,安全技术类别为B类,适合身高110厘米。其实,这样的标注就是不对的,因为如果是3岁以内儿童的服装,就必须标注A类,而身高设定在110厘米,那么这样的服装就是B类,商家这样的吊牌标注其实是互相冲突的。”市质检院轻工科工程师告诉小丫,如果家长选择了这样的服装,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,因为低龄的儿童会有啃咬衣服的习惯,并且皮肤也比较娇嫩,容易受到伤害,所以童装最重要的是材质可靠。因此,他提醒家长,买衣服时一定要看清楚标牌里面的内容,不能只考虑款式和价格。